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热点 >

【诗韵陇原】夷齐故地 红火渭源_天天报资讯

2023-03-16 10:02:49 来源:微游甘肃

渭源县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汉高祖二年(前205年),陇西郡分置首阳县,因境内有商末周初伯夷、叔齐避居采薇之首阳山而得名。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改首阳县为渭源县。


【资料图】

境内融汇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三大古代文化,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

800公里渭河滋养了关中大地,孕育了华夏文明,而渭河的源头,据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渭水》记载,就在甘肃省渭源县。渭河与洮河、关川河等河流,共同造就了陇中大地的山山水水,成就了“大禹导渭”的雄壮史诗,“夷齐归隐”的千古美谈。

渭源县城一隅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唐·岑参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平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首阳山景区夷齐古冢

首阳山景区一隅

长长的渭水东流不休,什么时候能流到雍州?请带上我的两行热泪,向着遥远的故乡奔流!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

首阳山伯夷叔齐墓碑

古往今来,伯夷叔齐身上所体出“圣”“贤”“仁”“义”,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等高风亮节,为孔子、孟子、司马迁、韩愈等历代中华先贤所崇尚。夷齐文化也成为渭河源头文化的精髓和核心。秦汉时期,当地百姓就在首阳山修建庙宇,凿洞塑像,举行祭祀活动。千百年来,凭吊、祭奠者络绎不绝,且延续至今。

至渭源诗

南北朝·宇文逌

源渭奔禹穴,轻澜起客亭。

浅浅满涧响,荡荡竟川鸣。

潘生称运石,冯子听波声。

斜去临天半,横来对始平。

合流应不杂,方知性本清。

渭河源景区

渭水源头的渭源县,方圆千里,胜景无限,集山水之大成,占峰崖之精髓。原始森林与高原草甸交相辉映,巨峰幽谷与溪流泉瀑浑然天成,如一幅多彩灵动山水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临渭源诗

隋·杨广

西征乃届此,山路亦悠悠。

地干纪灵异,同穴吐洪流。

滥觞何足拟,浮槎难可俦。

惊波鸣涧石,澄岸泻岩楼。

滔滔下狄县,淼淼肆神州。

长林啸白兽,云径想青牛。

风归花叶散,日举烟雾收。

直为求人隐,非穷辙迹游。

石门雪山

隋炀帝杨广文采出众,他曾自诩说,以文学选才,他应为天下第一人。在他不多的留诗中,有两篇是在渭源所做的咏渭篇章。隋炀帝于大业五年(609年)西巡河西,四月六日到渭源,休憩一天后,翌日摆驾鸟鼠山,在此围猎搜奇,赋诗唱和,接受诸国觐见。

诗中歌咏鸟鼠山的灵异,渭水洪流,特别是当年陇坻诸水的浩渺广阔,汹涌壮观,及飞瀑泻崖的气势,也有对隐居鸟鼠山的青牛道士封衡向往钦慕之情的流露。

奉和临渭源应召

隋·薛道衡

玄功复禹迹,至德去汤罗。

玉关亭障远,金方水石多。

八川兹一态,万里导长波。

惊流注陆海,激浪象天河。

鸾旗历岩谷,龙穴暂经过。

西老陪游宴,南风起咏歌。

庶品蒙仁泽,生灵穆太和。

微臣惜暮景,愿驻鲁阳戈。

天井峡景区

天子歌咏,群臣唱和。薛道衡之诗《奉和临渭源应召》以禹功比况炀帝,描写渭水极有气势。

西行

明·解缙

八千里路客河湟,鸟鼠山头望故乡。

欲问别来多少恨,黄河东去与天长。

渭河源景区

鸟鼠山全貌

明代解缙才学冠绝当代,但孤傲耿直的个性和出众拔萃的才华引起了旧官僚的嫉恨和封建帝王的不满,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驾崩后,解缙遭权臣诬陷被贬河州(今甘肃临夏),他从长安出发,溯渭水而上,路过鸟鼠山时,一吐胸中块垒,留《西行》诗一首。

渭水源头秋意浓

诗人站在鸟鼠山头,感觉自己与故乡的距离是那样遥远,愤懑与惆怅填满胸中,仿佛滔滔向东的黄河和无边无际的苍穹一样。抒写内心之愤郁,痛快淋漓。

鸟鼠山

明·张息敬

陇桥东翠岏,鸟鼠即其根。

过峡仗南谷,逶迤接浩信。

同穴逖为异,因为万壑尊。

绝顶促天汉,半岩横白云。

山径浪传玉,至今月犹存。

随刊知近远,疑信何纷纷。

景区迎来八方游客

鸟鼠山是中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名山之一,《山海经》称“鸟鼠同穴山,渭水出焉”。《尚书·禹贡》载:“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鸟鼠山位于昆仑山脉东侧,北延东迤直至陇山结束,是甘肃中部的一条主要山脉,也是古代从渭河进入洮河谷地的要道。

云端渭源

鸟鼠山

清·杨景熙

名山矗立万千年,详注水经代代传。

导渭探源来大禹,穷奇搜异有前贤。

峰头烟锁当空月,洞口风生薄暮天。

曾否穴中同鸟鼠,诗人多少费评盏。

天井峡景区

渭源村庄航拍

鸟鼠山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渭源城西南,属西秦岭北支。历史上,这里是中原通往西域的边塞要地,亦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杨景熙是清代渭源孝廉方正出身县知事,这首诗刻于鼠山碑塔。

渭水东注

清·杨景熙

闲眺城边渭水流,长虹一道卧桥头。

探源鸟鼠关山月,窟隐蛟龙秦地秋。

远岸斜阳光射雁,平沙激石浪惊鸥。

一帆风顺达千里,东走长安轻荡舟。

长虹卧波——灞陵桥

清末诗人杨景熙的“闲眺城边渭水流,长虹一道卧桥头。”是灞陵桥和探源渭河的千古绝唱。灞陵桥因渭水绕灞陵(汉文帝陵墓)通长安而得名,又名握桥或卧桥,灞陵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系大将军徐达西击元将李思齐时,为渡渭河而建。

几百年来,不少名人为它题匾颂辞,民国期间,于右任题“大道之行”;孙科题“渭水长虹”。中国著名的桥梁建筑专家茅以升在他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中也对渭源灞陵桥的优美形态十分赞赏。(综稿)

来源 | 人民日报新媒体品牌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