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热点 >

城市如何更友好?上海:向市民开放100个单位的花园、广场

2023-05-19 07:12:53 来源:澎湃新闻

海报设计 郁斐

据《上海市生态空间建设和市容环境优化“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末,人均绿地面积比“十三五”期末增加1平方米。对于土地价值、人口密度双高的超大城市,新增绿地广场用地成本极高,绿从何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未来三年,人们享用的新增绿色公共空间,将有一部分来自“存量”空间——今年,上海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的三年行动正式启航,原本属于机关单位的绿地将向市民打开、让社会共享。

2022年11月,上海市印发《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附属空间对社会开放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包括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库(以下简称“三年行动”),目标在2025年开放单位附属空间100个以上,仅口袋公园就增加35个以上,增加至少9%。

2023年将率先开放40个上述项目。现已经建成的几个优秀试点,颇受市民欢迎。不论是夜间在公司加班的白领,或是常年在街道上维护市容、缺少暂坐地方的街道清扫人员,都能在这些单位附属绿地中暂息、闲坐、交谈。

未来,上海的街头巷尾将有更多全时开放的小型绿色公共空间出现,为城市提供更多可停留的公共场所。

“大院”开放,城市互动空间更多了

让城市增加市民共享的绿色空间,开放单位附属绿地,是较为经济、有效的方式。“三年行动”中列出了将开放所属绿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市属/区属国企、央企、中职、高校,也有机关以及非营利社会团体,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有较强意识。这些单位用地空间多来自早年国家分配。

这些单位的附属空间围绕在单位建筑周边。沿着这些绿地的边缘,往往竖起一道围墙,减少外界打扰,形成了大家常说的“大院”。当然,单位附属绿地也只有内部上班的员工可以享用。

如果在城市中遇到这样的“大院”空间,只能沿围墙匆匆走过,难以停留并与空间互动。诺伯格舒尔茨(NorbergSchulz)在其书《场所精神》中说,在场所中,人在赋予空间意义的同时,也接受空间带来的反馈。

如果城市里封闭的“大院”多,能互动并形成记忆的“场所”少,城市空间就变得不再存放人们的情感记忆。单位附属空间的开放,不仅是绿地的分享。当周围居民在绿地开始日常活动时,这个空间也就变成了有着城市记忆的“场所”。

小绿地“不小”,或形成城市资源重组

开放单位附属绿地难度不小。这涉及到政策、规划、建设、管理、安全等方面。市容绿化局曾呼吁更多社会单位,能把开放附属绿地和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

除了呼吁以外,责任边界需更明确。比如,明确绿地开放后的运维和建设费用由谁承担,明确运维主体、用地权属主体,也许是消除潜在开放单位顾虑的方式。

《指导意见》按改造力度的三个层次提供不同方案,将用地权属方、运维和改造建设的责任分开,尽量解除单位开放附属绿地的顾虑。第一种,开放但不改造,还是由开放单位作为运维主体,新增运维费用以“既有资金渠道”保障;第二种,仅拆墙、退界,由所在区作为项目建设和运维主体,改造建设费用由所在区承担。如果改造成口袋公园,所在区可按照“十四五”口袋公园建设扶持办法进一步获得补贴。第三种,除了拆围墙、退界,还结合地块开发、环境整治、风貌提升等,边界内外分别由所在区和项目单位分别负责运维和建设,协商弹性最大,按照“一项目一方案”的形式推进。

同时,开放单位附属绿地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小。如果改造设计得好,第三种项目会引发市民打卡,提升开放单位的公众影响力,甚至带来持续的线下流量,提升周围店铺及租金地价,推动地块更新开发,形成城市资源重组。

比如,上海音乐学院汾阳路校区就拆墙以整体融入徐汇衡复风貌区,这里的历史建筑也以此机会得以更佳的修缮保护,校园内外的音乐相关场所形成上海最具规模的音乐之旅线路。

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未来将有更多单位附属绿地加入改造开放的行列。根据2020年以来的市绿化部门统计,全市建成区范围内具备开放共享潜力的附属绿地有超过500家,其中单位附属绿地一面以上临街的单位超过300家。

如果它们都能成功开放,上海街头巷尾将有更多的宜人空间出现,形成一个个市民停留、活动、交往的活力场所。这无疑让超大城市的空间品质又上一个台阶。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